周东生,男,1956年7月生,山东日照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立医院主任医师、山东省骨科医院院长、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创伤骨科主任、急救中心副主任、急诊外科主任。济南市历下区人大代表、山东省卫生系统“1020”工程人才、杰出学科带头人、第七届、第八届山东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骨科学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华创伤学会骨与关节学组委员,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常委,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创伤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委数字骨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康人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辅助外科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骨折与软组织修复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分会副主任委员、齐鲁志愿者特约指导员、山东省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际内固定组织(AO)创伤中国华北区委员,国际内固定和创伤治疗基金会(OTC)中国区教育委员、中华骨科杂志讲师团成员、《中华骨科杂志》编委、《Journal of Bioactive and Compatible Polymers》编委、《Biomedical Materials》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临床骨科杂志》编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常务编委、《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中国骨科》编委,《山东医药》编委等。
1978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同年分配至山东省立医院骨外科工作至今。先后于2004年在德国柏林Charite Campus Benjamin Franklin Clinicum Hospital交流学习,2006年在美国New York University交流学习,2010年在澳大利亚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公派访学。
周东生教授从事骨科专科专业30余年,1992年创立了山东省首个创伤骨科专业,主要临床、研究方向:创伤骨科、骨组织工程。在四肢骨关节损伤、脊柱、脊髓损伤、骨缺损、骨不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擅长各种复杂创伤的急救、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参与编写《骨与关节损伤》、《临床骨科学》等多部国内经典骨科著作。
上世纪80年代周东生教授在山东省率先推广并应用AO治疗原则及技术,90年代初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系列带锁髓内钉技术和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脊柱,率先应用Steffee钢板治疗腰椎滑脱症,应用Dick钉、AF、RF、颈椎和胸腰椎前、后路钢板治疗脊柱骨折。
自90年代初开始开展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较早应用骶骨棒、骶髂螺钉、骶髂前、后路钢板等技术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特别是对骨盆骨折的急救和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总结了大量的经验,有的较高的救治水平,在2003年总结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详细介绍有关骨盆、髋臼骨折诊治的专著——《骨盆创伤学》,为各级医生开展骨盆、髋臼手术提供了参考,并于2009年出版第二版。
在国内较早将计算机导航技术引入骨科手术当中,利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复杂骨科手术。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导航下齿状突前路双螺钉内固定、Magerl手术、寰枢椎椎弓根固定、骶髂螺钉固定、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固定等技术,使手术更加安全,更微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7年出版《实用骨科导航技术》一书,推动了国内导航技术的发展,并于2012年出版二版。
2013年引进美国stratasys公司3D打印机,术前对复杂骨折部位进行快速成型输出等比例三维模型,辅助手术完成,使手术更加快速、安全。
基础研究方面在国内较早开展骨组织工程研究修复骨缺损,在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的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持多项省部、国家级重大课题。其中课题《多基因转染MSCs复合纳米仿生骨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荣获山东医学科技创新一等奖。
近年来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获科技成果奖10余项,获国家专利5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名,博士研究生10余名。主编或主译《实用骨科导航技术》、《骨盆创伤学》、《脊柱外科手术及并发症学》、《四肢损伤与畸形的修复重建学》、《实用地震伤治疗指南》、《外科及药物治疗学》等数部著作。
积极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顾个人得失,积极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的抢救工作,曾荣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山东省抗震救灾模范,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中华医学会抗震救灾先进模范,山东省十大责任公民等荣誉称号。